close
邊讀著這本書,不僅僅是將我的時空拉回到青澀的高中年代而已。看著書裡描述的建中生活,再對比慈濟「大學」的校風,不禁感慨萬分。慈濟何止將我們這些大學生視為慈濟的禁臠而已。 (慈濟的迷思: 慈濟大學的學生是慈濟人。每當聽到這句話,我總會大聲反駁,不好意思,我不是慈濟人。)

在某一年的校慶裡,建中突然要全班同學穿著整齊的運動服一一入場,向司令台行禮。建中資優班為了顛覆這種威權統治的象徵,在入場時把全班裝扮成廟會,有人抬轎,有人裝成八家將,硬是把其他乖乖穿制服的班級比了下去。此舉更獲得了全校同學的熱烈迴響。書裡寫著「感謝建中的包容環境,才容許我們這樣的搞怪。也感謝有這樣的學生,願意在框架中創造一點不同的思考,願意這樣豁出去,做一點值得留念的事。」你能想像嗎? 我大二的時候穿著一件紅色T恤跑十公里回精舍,就馬上被「要求莊嚴的師姑」念了好幾句呢!

建中每年的校慶前一天,總會有許多同學留在學校裡通宵達旦的布置,也有許多沒有事做的同學也就乾脆留在學校裡幫忙 (玩樂)。在這個夜晚,建中同學爬牆出外買宵夜,在校園裡玩捉迷藏... 作者在高中時代,更曾經在半夜爬上建中頂樓烤肉。書裡這麼寫道:「年少輕狂,是年少才有的特權。而年輕如果沒有熱血的經驗,這輩子大概都不會有了。」我們慈濟醫學營也有個傳統,讓所有的學員在營隊的最後一夜帶著睡袋夜宿校區,所有人圍成一圈聊天、唱歌、談心。我們給它取了個很好聽的名字,「星空下的呢喃」。從2004年開始,這樣的活動被禁止了。學校規定,營隊最後一晚,所有人一定得回宿舍睡覺。即使一年裡只有申請這麼一天,也不行。

「資優班的學生永遠有奇怪的想法、脫序的行為,以及無視權威的習慣 -- 這些特質好好陶冶,就是所謂的創造力。老師要能夠忍受,而且欣賞這樣的特質,這是不容易的。」慈濟大學學會忍受並且欣賞這樣的特質了嗎? 當然不。

我不是建中的學生,卻久聞建中的美名。每年的國際學術競賽,每年的大學聯考成績,建國中學總是名列前矛。但是矛盾的是,這樣的校譽,卻不是因為高壓式的教育、傳統的填鴨、威權式的限制所成就出來的。反而,從書中看出了建中校風的自由與包容,看出了建中人對於自己學校的認同感與向心力,因而共同努力出來的美名。

慈濟大學呢? 可悲~ 可悲~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personify 的頭像
    personify

    personify

    personif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